新华社|观看次数超过220万次! “品格品村”文体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10-30 10:29
看一场热闹的村巴、村超,享受多彩的村歌和村夜,品尝香喷喷的村厨和村咖啡……在中华大地上,“村名”文体活动蓬勃发展。 10月29日,在陕西延安召开的中国乡村风采大会上,首个“全国”乡村称号《文体报告》发布。报告显示,全国各类“名村”活动多达24种,到2024年,全国农村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将超过220万场。如今的农村充满了“村潮”、“村味”,勾勒出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相辅相成的美好未来。 “乡村人物”充满“烟花”——有寓教于乐的乡村讲座、读书会,有强身健体的乡村超级、乡村跑,还有以文艺体验为主的村庆、村歌、村画,以休闲体验为主的村棋、村渔、村厨,以乡村展示、农产品销售为重点的村展、村播等。 “乡村品格”涉及科教、体育、文学艺术、娱乐、展览、生活等各个方面。植根于乡村伟大的传统文化,舞台设在田野里,道具就地取材,奖品多为农产品。农民、农场、农家风味、农产品“一应俱全。“村名”群众性文体活动以“接地气”的方式持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。广西“村名”重大活动数量最多、贵州知名度最高……报告分析发现,西部地区,特别是民族文化浓郁、乡村特色可持续的省份,“村称”类型更加多样,事件数量更加密集,社会反响更加强烈。这充分说明“村名”深深植根于悠久的农耕文明之中,激发了乡村社会蕴藏的巨大文化能量。这是2月11日拍摄的贵州金平“村党迎元宵、龙里玩龙画”活动现场。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“村名”揭“经济账”——贵州台江县太班村,村巴人气之后,有时偏远,到夜里,从村里走10分钟内的高速公路,乘高铁前往超过20分钟;湖南保靖县举办厨房乡村艺术展活动带动旅游收入40.8亿元人民币;浙江今年连续14场赛事拉动农产品销售额1.8亿元……变“活动流量”为“增发展”,变“赛事人气值”为“热发展值”。据统计,2024年,超过2200个在线浏览量超过10万的“村镇品牌”将带来经济效益130.9亿元,预计2025年将突破142.8亿元。报告指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,“村镇品牌”带来的经济效益持续增长,实现了从短期分配流量到日常流量的跨越“村名”赋予农业更多发展潜力,让乡村更有活力,让农民更有动力拼搏,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作用。 8月23日,中国国家队在贵州“村超联赛”体育场表演。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“村名”蕴含“文化灵魂”——从侗歌到贵州村巴景,再到湖南乡村厨师的幕后苗绣手艺,从江苏村里农民的临摹,到凤阳花鼓在民俗农耕中的遥远变换和公众视野中的表演,让伟大的乡村传统文化实现了从“安静的存在”到“动态的传承”的伟大转变。既是“富口袋”又是“富脑袋”。有的村把村史、农产品写进村歌里,有的开发了以民俗元素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,有的开展村剧“PK大赛”,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演戏、看戏、评戏、传承戏……“村名”崛起适时地认识到农民对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。在这里,农民是舞台上的“主角”。他们守护着自己的小镇,在歌舞、比赛中实现自己的价值,成为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的主力军。农业的优势在于经济和文化;在物质和精神方面。 “村名”是新时代农村的一张亮丽名片,让农民收获乡土文化荣耀,树立乡土文化自信,形成国家软实力最扎实、最动人的部分。我们去广阔的乡村吧!策划人:陈芳 记者:杨占飞 统筹:王敏、史敬南、苗夏阳 新华社内部出品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)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形成存储服务。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服务热线
400-123-4567